找到相关内容7699篇,用时16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》:   弥勒称善快哉  诸法义合宜配   更有诸法宜分部  世尊所说各各异   菩萨发意趣大乘  如来说此种种别   人尊六度无极  布施持戒忍精进   禅智慧力如月初  逮度无极...恶道而修的人天道(下士道)和培植出离心而得解脱的中士道,成为修习大乘的基础,宗喀巴大师将其称为“共道”。所以,如果佛教是一棵大树,小乘则是其根,根不存,干、叶、花、果无从说起,故称小乘为“根本佛教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汉唐之际政教关系演进中的长安佛教

    九卿之一的中央政府高级官员——太常负责佛经授受活动,从而把初至的佛教纳入了传统的教化领域和信仰轨道。   数十年后的东汉明帝感梦求法更体现出汉朝君王对佛教的主动吸纳。桓帝、灵帝对佛教寄存厚望,在...有废佛意,文宗也“吾民尤困于佛。”(《全唐文》卷753)唐武宗(840-846)认为“以武定祸乱,以文理华夏,执此二柄,足以经邦”,任用主张削藩简政抑教的李德裕为相,即位后便开展了对佛教的逐步升级...

    任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5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天人道相统一于仁、礼之中。这是以天人合一观念论证仁义道德的价值,或者天人合一的价值内涵在于仁义道德。韩愈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观点是矛盾的。一方面,强调天道自然,主张天人相分,:“形于上者谓天,形...,贯穿这一过程的是一个“苦”字,“苦”是佛教基本教义“四谛”之一,本意为身心感受到逼迫而呈现的苦恼状态。有“三苦”、“八苦”,所谓“三苦”,其实指“苦”的三种属性,一是苦苦,即对于讨厌的东西而感到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慧远的外在行为如:隐居庐山,僧团社群及旅游活动等对山水诗的影响。   二、慧远的思想主张如“形尽神不灭论”、“生死轮回”等,是否真如王国璎先生所言对山水诗有推波助澜功2?或是慧远还有哪些想法...   “至于山水,质有而趣灵”是山水有形质可见的,但山水又是充满灵趣的(不可见者),关于此,宗炳《明佛论》有更详尽的解释:   众变盈世,群象满目,皆万世以来,精感所集矣。   夫五岳四渎,谓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四十年久,弘法利生,建立宗风。“平常心是道”,“本份事接人”是他的日用禅语,旨在教导学人在日常生活中悟道,如实知自心。赵州从谂禅师曾: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,道不远人,只在目前。”其苦口婆心地告诫学禅者...到八十岁左右。禅门中有“赵州八十犹行脚”。   从谂参方游化,名声在外,僧俗景仰。年至八旬,依然体健身爽,行动自如,无龙钟态。及至赵州,应人们恳请他驻锡观音院。从此,从谂禅师在此弘扬禅法40年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五宗名。这一现象十分耐人寻味,发人深思。应该这是智觉延寿禅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,自觉消融禅宗内部的派系隔阂,坚持曹溪一味旨的智慧善巧举。   与延寿时隔近千年的近代,禅宗整体式微,不仅宗乘中法眼、溈仰、云门三宗法派早已绝嗣不传,即使有“曹一角”“临天下”的曹洞宗、临济宗,虽然门庭相绍,法派一直未曾绝嗣,尤其是临济子孙更是遍布各地,数量可观,但也已远远不能与昔日恢宏气象可比。更何况,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
  • 再次强调孝养父母及行善对戒邪淫的重要性

    约束自己。 3.善待他人,以生福光。 阳德主荣,阴德主寿。中国民间历来有积阳德、积阴德。积阳德即为他人做了善事并被人知道,赢得了他人的赞誉或应有的回报。这种善报已在可视的时空中完成。积阴德却不同,为...足!!!内心也非常清净,厌恶黄色淫秽的东西,这都是阳气足之后自动的表现。 伤精的师兄们,我们要反省:是否自己顶撞父母的、让父母操心的、爱和父母闹别扭较真的、让父母日夜焦虑愁苦,平时多多念诵《佛父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4794665.html
  • 洪州禅的思想特色

    于真如本体,即“道”;从解脱论上,它又是纯主观的心性。而这主观意义上的心,虽有真妄别,却在运用时无所分别、随缘任运。“触类是道而任心”,这一“心”所以能任运而且自然体现为道,其原因在于,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既非真也非妄,既是真也是妄,与此相应的心也应无妄无真,既妄既真,无所分别,天真自然。所以,“道即是心,不可将心还修于心;恶亦是心,不可以心断心”。   概言,“心”与“道”的关系,在道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994912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地图

    三乘、五乘。三乘,即声闻乘、缘觉乘和菩萨乘。五乘,则在之前增加人、天二乘。在五乘教法中,人天乘为得生人天法,声闻、缘觉二乘为解脱道,菩萨乘为成佛道。   做任何事都要有正确方法,否则就会...地的。   三、下士道   在三士道修行中,宗大师将前两种命名为“共下士道”、“共中士道”。所谓共,是中士道为上士道的基础,而下士道为中士道、上士道的共同基础。就像三层楼房的第一层,既有自己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2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

    对此,文字禅,确切的应该是不恰当的文字禅负有一定的作用。从《宝训》本身来看,既有指出文字语言弊端的多则语录,也有提倡学问的多则语录(见—卜文)。丛林弊应该还有别的原因。   在当时禅宗寺院中,按...一是认为“祸患藏于隐微,发于人所忽(14)”。在书中例举了石门聪与栖贤舜二人(14)的遭遇宋使人引以为鉴。对此事,《禅林宝训笔》中记载:   襄州石门寺蕴聪禅师,嗣首山念禅师,南岳下九世,住石门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